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不好?)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6月10日23时10分37秒 419 0

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不好?)

老师们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是不是时常会处于这样一种尴尬境地——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

努力采取自主、合作

探究、任务驱动或体验式教学等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却陷入课堂纪律的管理泥潭

为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大多数教师会采用

惩罚、奖励等重控制和约束的手段

这种强行禁止的管理手段

看似立竿见影

但学生并不一定心服口服

长期下去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还可能引发学生更多的违纪行为

那么,新型的课堂管理路径是什么呢

一起看看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山东网省十大创新校长,特级教师李志欣对新型课堂管理的思考。

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不好?)-第1张图片

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各种行为

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归属需求

学生到学校来是寻找伙伴的,也就是说,一个班集体一旦构成,学生势必要在其中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满意位置,这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各种行为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归属需求。何为归属需求?即一种强烈的心理和情感需要——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有作用的、受重视的。在课堂上,一些学生一旦感到自己被排除在班级的主流生活之外,就很容易形成消极态度,出现捣乱等不良行为。

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或表现的背后,是有特定目的的,所以我们要耐下心来,借用注视、走近等方式处理,或者等待下课后再沟通、解决。如果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简洁明了地揭穿破坏纪律学生的目的,但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纠缠。比如,我的班上曾有一位学生赵同学,我用了各种方法引导他、影响他,但他还是我行我素。有一节课上,他又捣乱了,我便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上课为什么这么喜欢乱插话、制造笑话了。”赵同学感到很惊奇:“老师,为什么?”网“你是想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他的眼睛霎时亮了起来:“老师,你怎么知道啊?”此后,他开始慢慢地改变了,课堂上不再乱接话,我也不断地寻找时机表扬他的转变。在随后的一次考试中,他的成绩竟然冲进了班级前列。

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再把学生的不良行为看作问题行为,而要认真探究这种行为背后的目的,然后采取一定策略使学生在被接纳、喜爱、赞赏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真实能力与兴趣点,并以此来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为集体和他人做出贡献,进而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己的班级归属感。

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不好?)-第2张图片

改变约束方式

不鼓励采用

惩罚、奖励等重控制和约束的管理手段

新型的课堂纪律管理模式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生,不鼓励采用惩罚、奖励等重控制和约束的管理手段。这一般遵循三个原则:其一,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与他人建立联系。其二,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共同讨论出所期望的理想课堂,以及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表现等准则。其三,准则的用语要正面、积极,避免出现生硬的“不准、不允许、不要”等。

为此,我让学生与家长自主讨论制订课堂表现准则、评价方式,谁制订谁负责,老师一概不过问,出现问题时由学生自主解决。一切让学生管理、负责,效果越来越好。

具体到每堂课上,学生一旦出现不当行为,我们首先要对不当行为进行分析,然后按实际情况处理。我一般把不当行为分为四种:吸引注意行为(为了吸引额外注意,不断干扰老师和同学)、争夺“权力”行为(目的是与老师争夺“权力”,拒绝接受规则和要求)、寻求“报复”行为(通过违纪表达不满)、避免失败行为(为了避免失败而有意表现出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行为,我最近尝试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有以下六个步骤:寻找恰当环境,客观描述问题;学生阐述自己的行为目的,表达感受;讨论解决办法;确定解决办法;形成书面方案;评估效果,并进行修订完善。我还制订了一种课堂纪律观察量表,每节课观察一个小组,课后评价完毕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家长也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

这样,就慢慢形成了一种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互动的合作纪律共同体,既满足了学生的归属需求,又实现了课堂自治。

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不好?)-第3张图片

奖励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拿到物质

而是给他们树立网一种价值观

上面的尝试只是一种实验,主要是关于惩罚方式的改变。但探索一种既不注重惩罚也不注重奖励的管理模式,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传统的惩罚和奖励,只是为了寻找一种更科学的奖惩措施。

许多老师奖励孩子,经常采用小红花、五角星、盖印章等,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小礼物。这样的奖励固然有用,但缺乏引导性,物质奖励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孩子发挥内在驱动力。

所以,奖品并不应仅限于奖状或者口头表扬,可以更丰富多彩。以下这些“奖品”,或许不能完全借用,但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教师给学生家长打表扬电话,与家长分享孩子进步和成长的快乐;允许孩子排队时站在最前面;减少作业量;给图书管理员做助手;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跟老师共进午餐;在游戏中做主持人;获得更多休闲时间……

很明显,奖励不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物质,它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和塑造。这些奖励避免了以物质驱动孩子,而是以责任感、荣耀感、集体荣誉、成就感、自主选择、更多的自由来驱动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驱动力,给他们树立一种价值观。如果我们以这种思想去选择奖励的方式,自然会产生很多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奖惩策略。

总之,对于课堂管理,我们应该从观念、约束、奖励等多个层面入手,调动学生、家长以及我们自身的能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逐渐达到理想状态。

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不好?)-第4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