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百岁感言(杨绛曾在100岁时发表感言)
杨绛百岁感言(杨绛曾在100岁时发表感言)
郑州有个96岁的奶奶突然火上了热搜。
她坚持摆地摊30年,从夜里11点摆到次日凌晨5点,卖6块钱一个的菜馍。当有人问到夜间摆摊辛苦不辛苦,奶奶说:“大家都很辛苦,只要钱来得正道,就没有不容易的事。”
奶奶的话通透又带着洞见人生的智慧,现在过得又颓又丧的年轻人,比起这位奶奶,着实应该惭愧。
我不禁想起杨绛先生曾在100岁之际发表的一段感言,感言中说:“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不痛苦也难。”这位少数被尊称为“先生”的文化女性,经历了100岁的岁月,还发出如此“现实”的感叹。
面对欲望的沟壑,如果你不能正视它,不能控制自己,它就会把你吸进痛苦的深渊。
不争之“争”
儒家思想教我们“中庸”,道家思想教我们“无为”,佛教则提倡“来世的幸福”。尽管我们生活成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网,社会也处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关系。
当你家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学习阿拉伯数字,别人家的小孩已经在钢琴、英语、文化培训班里网辗转;为了让孩子进入师资力量雄厚的小学,咬牙也要买一套带学区的房子。
从黄磊、海清主演的《小别离》《小欢喜》,到现在的《陪你一起长大》,这个时代,人生的起跑线已经从高中变成了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网比起上一辈人,现在的孩子虽然享受了更多便利,但人生这场马拉松,他们不得不被迫“提前上场”。
物欲横流的社会,连争与不争都不能由自己决定。
当你羽翼渐渐丰满之际,脱离了父母的庇护,人生的风雨直接落到自己头上。如果你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注定要吃许多亏,俗语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在这句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们一边歌颂你的善良,一边把你的善良当作伤害你的武器。老实人总是会被牺牲,排除在利益体系之外。
和老实一样,才德品貌出众的人更容易受到敌意,从而被排挤被嫉妒。
大学课堂上,任课老师曾经花了两节课的时间,带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在二战的战火都烧不到的西西里岛上,一场由美丽引发的战争正在上演。
由于丈夫阵亡,美丽的玛莲娜一时间吸引了所有男人的目光,招来了所有女人的嫉妒。就连她的父亲也因为莫须有的传闻和她断绝了关系,没有人愿意给她工作,没有人卖给她食物。
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出卖自己。当战争结束,她成了所有人攻击的对象。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她太美了,美丽成了罪过。
所以你看,争与不争并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即使想做个“与世无争”之人,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你推上擂台。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人世间所有的恶意都会向你袭来。
无止境的欲望
退让无门,就必须自己全力去争取。
倘若做一个积极进取、有争夺心的人,你将面临更多的痛苦。想要去取得世俗的成功,就要站在少数人才能达到的高度。
幼儿园时,这个高度是老师发的不值钱的小红花贴纸,代表你比其他人都优秀;小学时,它是一个“三好学生”的奖状,证明你的成绩优于其他同学;中学时,它是各种竞赛的成绩单,证明你在高考中胜过其他人;大学时,它是211、985,是出国留学,他证明你的未来比别人更有选择,更有无限的可能……
然后,这份焦虑和痛苦会再次转嫁给下一代,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无限循环。我们一辈子都挣扎在这样的欲望里,无处可逃。
2020年有一个很火的词,叫“内卷”。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陷入一场不必要的竞争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可最后并没有收获到更多的回报。就像你在电影院看电影,前排人突然站起来,后排人为了能看到屏幕不得不跟着站起来。本来大家都是买了票可以舒舒服服坐着看电影,最后的结果却是不得不站起来,你站着看到的画面可能还不如原来坐着的多。
生活中很多残酷的现实都和“内卷”沾边,它是导致大家越努力越不幸的重要原因。
就拿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来说,如果一个孩子要上顶尖的学校,他的父母需要火力全开、倾其所有打开每一个关口。首先,户籍和片区这张通行证,会挡住大部分人,剩下的才能进入跑道。其次需要排队,这时候就要考验家长是否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排队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
运气好排上了还要考验运气——抽签摇号,被抽中的小朋友大概不会知道,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张得奖的彩票。如愿进入拿到幼儿园入场券之后,还有笔试、面试甚至父母也需要通过考试。
上学要“卷”,工作了一样要“卷”。
本来一个正常运转的公司,按时上下班,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一帮同事都过着和和美美的小日子。突然有一天来了个新人,为了表现自己天天加班,这样就衬托出老员工的懒惰。为了不引起老板的反感,老员工也不得不跟着新员工加班。
最后大家都跟着一起加班了,相对来说工资并没有什么增长,反而打破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所有员工来说得不偿失。
越焦虑,越努力,越不幸于是有一些人干脆放弃了奋斗,一边喊着“人间不值得”,一边在跌倒时就地躺下,心甘情愿地想做一条咸鱼,逃避“内卷”带来的压力。
但是一味地逃避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直面欲望带来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认清生活的本质,让自己变成一个清心寡欲的人。杨绛先生一家人就达到了这样的状态。
抛开身外之物
清华大学有一项奖学金,叫“好读书”,这是在2001年,由杨绛先生捐赠。她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和已经去世的丈夫钱钟书的72万元现金稿酬,及以后所有作品出版带来的收益,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希望可以鼓励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大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报国。
杨绛先生在捐赠仪式上谈到,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是他们一家三口的意愿,并且奖学金不以他们任何一人的名义命名,这是1995年钱钟书先生的病榻前就已经商量好了。
当时杨绛先生已经90岁高龄,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分别在1998年和1997年相继去世。经过一生的锤炼,经历过与女儿和丈夫的死别,这位清华大学走出来的优秀女性,对于钱财和名誉都有了更豁达的看法。
杨绛先生将财产捐出,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更清心寡欲的生活。此后几年,她写书,把对丈夫和女儿最绵长的思念都写进《我们仨》之中;《杨绛文集》出版,她交出稿子后拒绝参与任何宣传;她把丈夫留下的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整理得井井有条。
即使走到了人生边上,她也有越战越勇的气魄。
杨绛先生就像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的那样,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无论怎样都是痛苦的,所以她抛开名利、抛开金钱,免去被物欲控制的痛苦。
杨绛先生追求的是自由和幸福,她深深明白过高的名气和财富会拖累她在现实生活中的脚步,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欲望不分对错,但是欲望产生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有的人控制住了欲望,就像杨绛先生,就成了人人敬仰的人物;有的人为欲望所控制,则在求而不得中不断沉沦。
在人生的不断锤炼中,没有人一开始就带着豁达的心出生,求而不得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我们要把这个过程当成磨刀石,时时磨砺自己,总有一天能摆脱这种遗憾。如果沉溺在这种痛苦中不能自拔,甚至有可能坠入万丈深渊。
现在很多小年轻喜欢挂在嘴边的“人间不值得”,其实一直被误解了。“人间不值得”的本意并不是“丧”,而是告诉你:人间已经是这样了,并没有什么值得你去斤斤计较,不妨放弃执念,让自己活得轻松、洒脱。
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以个人的 能力并不能改变,那就少一些执念,多一些“人间不值得”的洒脱。从改变自己开始,不让自己陷入物欲的怪圈中,就会少掉很多痛苦。
以一人之力对抗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犹如蜉蝣撼树。有一部分人发现既然对抗不了,就和物欲达成了和解。他们接纳了这个物欲的社会,对物欲有极高的要求,他们甚至可以利用这种社会。
对于把眼光置于极高物欲之上的人来说,物欲带来的“痛苦”,其实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他们会努力爬上最高点,不让自己成为被欺凌的弱者,享受自己爬上去之后的快感。当自己成为既得利益者之后,也就谈不上什么“痛苦”不“痛苦”了。
总而言之,物欲横流的社会,无论争与不争,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若是可以做到像杨绛先生一样看透生活的本质,那就做一个无欲无求的人,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若是能承受物欲带来的痛苦,就大胆去追求自己的目标,爬上更高的位置。
只是,不管你做何种选择,我都希望你既能伸出与人为善的手,又能握好保护自己的刀,不让善良成为别人欺负你的武器,同时又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如此,你就可以直面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掌握主动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