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因何定居新疆)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因何定居新疆)
乌孜别克族是生活在我国新疆的一个重要跨境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喀什、莎车等地。他们虽然为白种人民族,但却是从黄皮肤的蒙古人中分化出来的。
按照蒙古传统的遗产继承制度,父亲的家业只有小儿子可以继承,叫做“幼子守灶”,长子的领地在父亲驻地的最远处。成吉思汗死后,托雷继承了绝大部分蒙古军队和权利,术赤网一脉则被分网封到帝国的最西端。
作为蒙古面向欧洲的攻击翼,术赤的封地“去京师数万里,驿骑急行二百余日”,然而他从成吉思汗手中继承的真正蒙古人却只有四千多人,金帐汗国的军队大多都是归降的突厥、钦察、保加尔、乌古斯等民族。
没有母体文化的持续输血,又加之长期与异族通婚,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开始皈依伊斯兰教,讲突厥语。十四世纪初,第九代统治者月即别汗为获得更多的支持,将金帐汗国彻底改造成伊斯兰教国家。
月即别汗又名“乌兹别克汗”,其在位时国力强盛,金帐汗国的军队在很多史料中都被记为“乌兹别克人”。至此,术赤一脉基本上从蒙古母体脱离,成为“突厥-蒙古人”。
十五世纪金帐汗国瓦解网,白帐汗国取而代之,占据着西伯利亚以及哈萨克草原大片土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白帐汗国的昔班尼汗率领部分族人南下,推翻了帖木儿王朝,建立了著名的“布哈拉汗国”。
乌兹别克人不断将河中地区操突厥语的各个民族纳入统治之下,同时在被征服民族的影响下,逐渐放弃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经过长时间的融合,最终形成了乌兹别克民族。
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史料记载18世纪时河中地区散落着近百个乌兹别克部落。中国与乌兹别克人交往的历史非常悠久,只不过通常以地名称呼其为“安集延人”、“撒马尔罕人”、“布哈拉人”和“浩罕人”等。
中亚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乌兹别克先民很早就赶着骆驼和骡马穿梭于新疆各地。清朝中期,乾隆皇帝统一天山南北,与中亚的浩罕国、布哈拉汗国确立外交关系后,乌兹别克商人开始大量定居新疆。
他们以喀什为中转站,经营丝绸、茶叶、皮革、大黄等土特产。居住在莎车地区的乌兹别克人以手工业为主,他们制作的小花帽、床单、枕头等纺织品驰名中外。北疆的乌兹别克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他们与哈萨克人是同一个王朝分裂出来的两个民族,因此经常得到哈萨克人的帮助与支援,时至今日这两个民族的关系仍亲如手足。
俄国侵入中亚后掀起了乌兹别克人进入中国的第二次高潮。浩罕国被俄国灭亡后,万余名安集延军人进入新疆,投奔阿古柏的“哲德沙尔国”,并成为其统治的核心力量。十月革命后,中亚的乌兹别克人为躲避战火又陆陆续续进入新疆。
近代以来,乌兹别克人长期遭受俄国和英国势力的剥削与压迫,他们始终坚持同新疆各族百姓一起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所以在1934年,新疆召开第二次民众大会时,为乌兹别克人做了正式的民族认定,国内为“乌孜别克”,国外为“乌兹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