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语录(安藤忠雄亲笔自传)
安藤忠雄语录(安藤忠雄亲笔自传)
你知道吗?在人类当中,有个人,拥有操纵光线的神奇本领。
(对,就是那个我们看得见摸不着的光。)
他能让光在水泥柱子里被分割成十字架,让日出日落在你家墙壁上演;
也能在你家屋顶掏个大洞,让你晴天晒太阳,雨天看下雨(或者被雨淋)。
他没有上过大学,没有接受过一点点科班教育。
却自己给自己当老师,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建筑大师之一。
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然后把奖金全部捐给神户大地震中的孤儿);
获日本建筑学会奖、法国建筑学院建筑金奖、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日本艺术学院奖、日本文化贡献者……
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大学、同济大学……大把世界名校抢着请他做客座教授、荣誉教授。
快80岁了,历经两次癌症手术,被摘除大部分器脏,却仍活跃在建筑舞台。
如果你人在上海,可以去趟保利大剧院,在那座充满想象力的建筑某处,你会看到他的名字:安藤忠雄。
“清水混凝土诗人”、“没文化的日本鬼才”、“疯狂的老板”、“固执鬼”……数不尽的标签赛跑般往他身上涌。
儿时的邻居可能会这样谈起他:“哎呀,安藤家的小孩啊,学啥啥不行,吵架第一名。”
跟他合作过的工人提到他就来气:“你只要没达到他的标准,他可是要拎着衣领跟你打架的!”
刚毕业就有幸进入安藤事务所的年轻人或许会说:“老师是很厉害的前辈,对我们帮助良多。”
或许他也知道自己的一生很让人好奇。
这不,始终埋头于建筑事业的他,终于舍得亲自提笔,写下这本《建筑家安藤忠雄》。
作为他唯一亲笔自传,带你一起回望来时的路。
400多页的体量里,安藤回顾了自己从街头小子、木工到拳击手,靠着“战斗到极限”的精神,自学成为建筑大师的传奇经历。
他还对自己职业生涯中40多个经典建筑,做了细致的分析。
包含100多张珍贵手稿、设计模型和实景图,你能深刻地了解他的建筑理念。
书里收录很多私家照片,由日本著名“怪才摄影师”荒木经惟友情拍摄,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出版方还专门为一条的读者设计了一款超酷的独家赠品:
安藤忠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光之教堂”迷你版纸模型。
根据图片指引,你可以很快用6块纸模卡片,搭出一座“迷你版”光之教堂。
借助光照或电源,就能还原教堂墙壁“十字架”的光影明暗变化,让安藤忠雄的光影魔法网在你手中实现。
书的封底位置,夹着一张3D创意海报,叫做“活下去的韧性”。
是用水泥浇筑的方式,做成致敬他的艺术品,并将其拍下制成海报。
这句Slogan式的标语,或许是对他最恰当的诠释。
当拳击手时,只身去泰国比赛,没钱请助理,在比赛间隙痛得龇牙咧嘴、气喘淋漓地给自己找水喝;
刚开张的事务所没有生意,跑到正在盖新房的家门口,拉着房主说“你这屋子该怎么怎么设计”;
2014年,切除了胰脏和脾脏,医生都怀疑他能不能撑住,他却说:“人生路上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我要按自己的方式继续走下去。”
把海报放在案头,每每望向这几个字,何尝不是属于你的力量源泉。
正如安藤在自序中所说:
“本书记载了我选择做一名建筑家以来,四十年职业生涯中所积累的一些感受和领悟。
并非什么鸿篇巨制或成功录,倘若在中国,哪怕只有一人也好,读了这本记录我磕磕绊绊、跌倒却总要爬起来的自传,而获得更多的生存勇气,那才是鄙人之大幸。”
今天,这本《建筑家安藤忠雄》珍藏版在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我们把它推荐给你。
《建筑家安藤忠雄》,现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限时特惠价:68(图书定价:88)
含独家赠品“光之教堂”迷你纸模、创意海报
6月1日23:59特惠结束
童年的安藤忠雄
跟“另类”外婆长大的小男孩
两岁时,和双胞胎弟弟北山孝雄
不要问我哪个是安藤忠雄,他在书里没说(可能是故意的)
1941年,“二战”正处于白热化中,安藤忠雄出生了。
因为母亲是独生女,第一个孩子要送回娘家继承家业。身为双胞胎之中的哥哥,安藤忠雄自小便在大阪的外祖父母家。
但和军方做生意的外祖父早逝,家业也随着日本战败衰颓,安藤失去了可继承的家业,和外婆清贫生活。
安藤忠雄在大阪的老家(经他亲手改造后)
他们住在大阪的一处长屋(一种狭长的日本木造住宅)。在英文里,“长屋”被翻译成 “raw house”,意为“粗糙的房子”。
低矮的两层楼,鳞次栉比的长条形木头房子连接在一起,挡住了空气的流通和光线的照射。
就是在这个狭小拥挤的空间里,安藤忠雄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
13岁,初一的安藤忠雄(一排右三)
小时候的安藤忠雄不爱学习,成天捣蛋,被街坊称为“吵架大王安藤”。
“我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好,吵架却很在行。只要在路上听到大呼小叫,多半都是我和别人吵架……外婆只好提着水桶赶来,桶里的水当然是泼到我身上。”
外婆很看重对安藤忠雄品行的培养,要求小孩子能自我思考和判断,对自己行为负责。
于是安藤便有了“一个人去做扁桃腺手术时悲壮地给自己加油打气”、“13岁和木匠一起帮家里盖了二层楼并深感自豪”的回忆。
“与外婆一起生活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她七十六岁过世为止……她教给我的‘生存之道’,至今仍是我待人处世的基础。”
青年时期的安藤忠雄
一朵拼命又清醒的“后浪花儿”
十七岁时,曾在拳击行业短暂绽放过的安藤忠雄
受双胞胎弟弟影响,青年安藤曾做了一段时间的专业拳击手(偷偷po一下拳击手安藤的战绩:23战13胜3败7平手)。
但看到当时的世界冠军原田政彦的训练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体力上的局限,放弃了以拳击谋生的想法。
安藤忠雄20岁时,在旧书店购买的柯布西耶作品集
凭着从小对盖房子的喜爱,安藤忠雄开始自学建筑设计。
打工时利用午休边啃面网包边看书,晚上也舍不得睡觉,硬是用一年的时间,自学完了建筑系四年的课程。
让他下定决心扎根建筑行业的,是20岁时在旧书店遇到的一本柯布西耶作品集。
“在大阪道顿掘的‘天牛’旧书店,我发现了一本书……瞬间直觉告诉我:‘就是它了!’”
安藤在书中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插曲:当时他钱不够,又怕其他人把书买走,就把书塞到书堆底下,每次经过还要去检查,直到等了近一个月,才攒够钱买下。
1965年,安藤忠雄第一次从横滨坐船到欧洲
在开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之前,安藤做了件大事:把打工几年赚来的钱拿去旅行。
他在书中回顾了环日本、环欧洲的两趟旅行。这些经历不但让他亲眼看到了众多梦寐以求的建筑,更让他觉得自己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意识得到了鼓励。
“外婆说:‘钱不是拿来存的,钱善用在自己身上时才有价值。’这句有力的话语,让我带着无牵挂的心情出国。正如外婆所言,二十几岁时旅游的记忆,成了我人生中无可取代的财产。”
所以他一生都有自己的节奏,不管建筑设计的潮流如何变幻,他都能坚守自我。
作为建筑师的安藤忠雄
以职业为武器,去争取自由
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中
安藤忠雄成名后,他的作品很少被划入已有的主义和风格里去。
因为他在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倾注了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很难用一个术语来框定。
他认为与自然亲近的建筑是更好的:“现代人为了居住的便利而舍弃了个性,失去了与自然的连接。”
特地做成绿化区域的六甲住宅顶层
他厌恶以获利为目的的公共建筑。
用卓越的毅力和体力,与业主、开发商协调,努力守住不退让的地方,让建筑能呼吸、人们能在榕树下乘凉。
2008年5月,与U2乐团的主唱波诺种树
在书里,他以“住宅”、“光与影”、“公共建筑”、“环保”、“培育下一代”等关键词,展开讲述自己对建筑和生活的看法。
“人心是很难居住在这个时代的,我想建造的是能让人心扎根的地方。”
《建筑家安藤忠雄》,现一条生活馆独家首发▼
限时特惠价:68(图书定价:88)
含独家赠品“光之教堂”迷你纸模、创意海报
6月1日23:59特惠结束
珍贵手稿
赋予这本书超高收藏价值
书中收录了安藤忠雄多幅设计手稿,穿插于自述之中。
大谷地下剧场计划图。
安藤忠雄说:“不到二三十年的时间废弃消失掉的建筑并不在少数。既然如此,干脆全都建在地下。”
他试图这样做减法,来抗拒消费文化上的贪婪欲图,但该方案最终未能通过。
六甲集合住宅第一期草图。
安藤忠雄对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念念不忘,这个住网宅算是对偶像的某种致敬。
小筱邸的剖面图。
现在这个建筑已被改为酒店,欢迎前去入住体验。
每一幅手稿都珍贵难寻,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高品质的建筑摄影
跟着大师作品去旅行
多位知名摄影师,为本书倾力创作了了上百幅建筑作品大片。
涵盖了安藤忠雄的所有重要作品,足迹遍布欧亚大陆。
水之教堂,位于日本北海道。
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州。
偶像柯布西耶的代表作:朗香教堂,位于法国东部索恩地区。
濑户内海边,四米乘四米的住宅。
成名作:住吉长屋,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
荒木经惟摄影作品
摄影大师荒木经惟亲自掌镜,为本书拍摄封面和内文诸多安藤忠雄的生活照。
取景于安藤打造的建筑内外,大片级别的光影效果呈现安藤忠雄思考瞬间。
书中还收录30多张安藤忠雄童年、青年的珍贵私人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在一条独家首发的珍藏版,得到了安藤忠雄先生的极大重视。
相较老版,安藤忠雄不仅亲自亲自审定全书细节,还在开篇增加了光之教堂速写和本人亲笔签名。
以期给处于艰难疫情时期的人们以鼓舞。
装帧设计全面升级。
由上一版的圆脊精装改为方脊精装,轮廓感更强,暗合安藤的建筑外形的特点——“水泥盒子”,棱角突出的设计也契合安藤本人刚毅坚韧的个性。
内封采用灰色水泥纸,书名压凹,使用烫白工艺,呼应安藤的清水混凝土美学。
请来国内顶级印厂雅昌承制,印刷质量一流。
内文所有图片印刷前重新调色,人物、建筑的细节更清晰,更有层次感。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人生理念、建筑心得、看待世界的视角……任何人都可以从安藤忠雄的自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文中部分书籍摄影作品来自:映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