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法则(什么是鳄鱼法则?)
鳄鱼法则(什么是鳄鱼法则?)
最近不少朋友通过我的文章而与我结识。聊下来感受大部分是因为之前买过一些保险公司的产品之后发现自己配置的不太好,甚至是被欺骗了,也有因为看到我的文章后结合自己投保经历后非常认同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
互联网打破了很多壁垒,让信息更透明,保险是最复杂的金融工具没有之一。
我深感到,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士来帮助普通家庭,避免因为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而感叹保险不好。
今天不说保险,我很想分享一个理财法则——鳄鱼法则。
希望大家能领悟多一些理财知识,在自己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多一些理财智慧。
山间小路上,一只老虎误入猎人设置的索套中,挣扎了很长时间,都没能使自己的脚掌从索套中解脱出来。眼见着猎人一步一步逼近,老虎奋力咬断了那条被套住的腿,忍痛逃离了危险境地网。老虎不是不爱惜它的脚掌,是因为不能以一寸大脚掌而危害到七尺大身躯,这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面对危险境地,这只老虎懂得牺牲一条腿来保全自己,这是一个十分无奈又十分聪明的选择。可是,和老虎相比,我们往往会在危机面前,丢失了这样的勇气和智慧,陷入“鳄鱼法则”之中。
“鳄鱼法则”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网,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美国通用公司的前CEO韦尔奇曾经把许多业绩不在业界前两名的事业部门关闭,某家银行把700多亿元的不良资产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这些都是痛苦的决定,但是为了整体的利益,他们都当机立断,拿出勇气和魄力来进行“壮士断腕”式的放弃。
“沉没成本”
经济学的概念“沉没成本”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在正式完成交易之前投入的成本过大,一旦交网易不成,前期投入的成本就会白白损失掉,成为沉没成本。
如果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就会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
对于沉没成本,炒股的人更容易理解。股民或多或少都有由浅入深被套的经历,其原因就在于最初的“不甘心”。很多股民在买入股票不久就发现形势不妙,感觉自己的股票就像掉入了水中,但由于被套住,亏损已经很多,所以很多人强打精神,继续持股,期待反弹的机会。
但是,事实上却往往相反,情况越来越糟,越陷越深,最后被卷入无情的漩涡,损失惨重。
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沉没成本谬论”,它所导致的决策是有害的。因为这种谬误是建立在过去的投资或支出基础上的,但是过去的错误不能用来指导你对未来的决策。
过去了就过去了,重要的是那些从现在起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沉没成本”。很多时候,我们开始做一件事,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并不值得,或者会付出比预想多得多的代价,或者有更好的选择,但此时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思前想后,只能将错就错地走下去。但实际上,把箭射出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花了10块钱买了一张今晚的电影票,准备晚上去影院看电影,不想临出门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时你该怎么办?如果你执意要去看这场电影,影院离家很远,你不仅要来回打车,增加额外的支出,而且还可能面临着被大雨淋透、发烧感冒的风险。在这时,有一种选择是将买电影票的钱当做沉没成本,放弃去看这场电影,转而在家上网或者看电视。
当然,一张电影票的选择是很简单的,大多数人都可以清醒地进行选择,但在其他很多相似的事情上,却往往在沉没成本的误区里泥足深陷。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摆脱沉没成本的羁绊,避免成为鳄鱼的口粮呢?
“回头”与“止损”
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绍曾经说过: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一定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鳄鱼法则的经典概括。
“破瓮嫌妨路”
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讲述过这样一则故事:通往渑池的路很窄,有一辆载满瓦瓮的车由于陷进了泥坑,堵塞了交通。正值天寒,冰封路滑,进退不得。拖延到黄昏,后面积聚数千车辆人众,但是大家只能在后面观望,无可奈何。
这时,一位叫刘颇的商人从后面扬鞭而至,看到瓮车的主人仍然在做着无谓的努力,企图拉出在泥坑里越陷越深的车。刘颇上前询问车的主人:“你车上载的瓦瓮一共值多少钱?”主人回答说:“七八千。”于是,刘颇马上吩咐从人取来粗帛,按这个价钱支付给车的主人,然后命人解开车上的绳索,把车上的瓦瓮全部推落到路边的崖下。车辆空载以后,马上就从泥坑中解脱,道路立刻畅通。
当机立断,以七八干钱,解数千车辆人众困厄,显示的是刘颇出众的眼界和气魄。诗人元稹在《刘颇诗》赞叹说:“一言感激士,三世义忠臣。破瓮嫌妨路,烧庄耻属人。迥分辽海气,闲路洛阳尘。傥使权由我,还君白马津。”
人生最大的效率其实在于:真正地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因此,懂得舍弃,懂得及时的“回头”和“止损”,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不扩大你的亏损,使你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寻找到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