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简介(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简介(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争背景
三大战役胜利后,长江以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在此背景下,不断有人释放和平烟幕,企图划江而治,建立所谓的南北朝。也有不少人试图依托长江天堑,进行殊死顽抗。为了打破敌人的幻想,毛泽东主张“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人民解放军百余万部队齐集长江北岸,为横渡长江做准备。其中,安徽中部的巢湖,位于合肥东南、长江北侧,与渡江战役指挥部近在咫尺,同肥东、肥西、无为、芜湖等地连成一片,湖面开阔,河网交错,人口稠密,是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准备的中心区域。渡江战役开始后,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英勇冲锋,突破长江天堑,吹响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号角。
战前准备
随着渡江日期的临近,有关渡江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其中,首要问题是如何收集到足够多的船只。为了防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国民党部队早已提前将长江北岸沿线的船只全部强拖到南岸,或者就地毁坏。当百万大军到达预定渡江地点时,能够找到的渡船是很少的。为了解决渡江所需的船只问题,渡江各部队想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
经过广泛动员,再加上解放区各级网政府的帮助,到4月初,共筹集各类木船20977只,其中用于渡江作战的共8302只,同时有19000多名船工表示愿意随船渡江作战。为了将这些船只从内河和湖泊运到长江沿岸各渡江地点,解放军发明了“掘渠翻坝”的方法,将渡船从渠道中拖到江边。
在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准备渡江期间,解放区的人民群众也踊跃参与支前队伍,在筹粮、修路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例如:苏北各地人民自2月至4月,共修筑公路5290里,桥梁197座;部队渡江时,有25750只大小船为部队运送给养弹药,有常备民工62100人随军南征,另有23300个民工在江边服务,先后供给了米面1.3亿斤,草1.1亿斤。同一时期,江淮解放区筹集了6000万斤大米,临时动员4000副担架、12000副挑子、5000辆小车。支前民工们还提网出了“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坚决支援到哪里”的口号。
为了支援渡江,沿江的人民群众作出了巨大贡献。渡江所需的粮食的80%是沿江人民群众拿出来的。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支援前线。渡江所需船工一半来自民间,一半是临时训练的解放军战士。江南地下党和游击队,也密切配合渡江作战,为过江的侦察分队提供掩护和帮助。这都为渡江作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战争经过
1949年4月20日晚上8时,由第三野战军第7、第9兵团组成的中突击集团,首先从安徽裕溪口至枞阳段渡江,向对岸敌人发起攻击。晚上9时,渡江部队第27军79师235团1营3连5班所乘的船率先到达长江南岸夏家湖一带。
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各野战军全体指战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接着,第二、第三野战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
渡江战役发起后,秦基伟带领的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5军在第一梯队,负责先头抢渡长江。
在渡江部队的猛烈进攻下,国民党部队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很快被突破。最快的渡江先头部队船只仅用了15分钟就进攻到了对岸。在之后24个小时内,相继有30万部队渡过长江。
在渡江战役的关键时刻,侵入中国内河长江的“紫石英”号等4艘英国军舰驶入人民解放军防区,并不顾警告强行溯江行驶,引发双方激烈炮战。炮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252人,“紫石英”号军舰也被人民解放军击伤,搁浅镇江江面,其余3艘英国军舰仓网皇逃离。事发后,英国政府强词夺理为英舰暴行进行辩护,甚至扬言要进行军事报复。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声明,严词批驳,指出:“长江是中国的内河,你们英国人有什么权利将军舰开进来?没有这种权利。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这一严正立场,表明中国共产党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打击了英国等国家的嚣张气焰,赢得了舆论支持,极大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士气,增强了海内外中国人的自信心和爱国心。
在敌军飞机、舰炮的猛烈轰炸下,渡江战役既紧张惨烈,又进展十分迅速,势如破竹。特别是4月21日凌晨,在中共地下党员唐秉琳、梅含章领导下,江阴要塞起义。接着,23日,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25艘大小舰艇在长江下游笆斗山江面起义。这都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守军的士气,加速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步伐。得知人民解放军渡过了长江,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起草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稿,宣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被突破后,国民党政府留在南京的许多机构迁移广州,代总统李宗仁逃往桂林。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闻知南京解放的消息后,毛泽东追昔抚今,挥笔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进一步表明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占领南京的同时,人民解放军又解放了无锡、镇江。4月27日,在皖南、广德地区包围歼灭敌5个军。至5月22日,相继占领杭州、武汉、九江、南昌。27日,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长江口的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历时42天,胜利结束。
战争结果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历史意义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敌我双方最后一次主力会战,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以农村为中心向以城市为中心转折的标志性战役,以我军消灭国民党军江南最大的最有组织的精锐部队,解放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攻克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而胜利结束。它彻底粉碎了敌人划江而治的企图,避免了中国再次出现"南北朝"局面,并为人民解放军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有利条件。
后世纪念
旧址
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是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区主要由邓小平旧居、陈毅旧居、张震旧居、大食堂及会议室组成。
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于2008年10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滨湖新区的巢湖之滨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场地成半岛状突出巢湖,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纪念馆已于2012年4月份正式开馆。
渡江胜利纪念馆
1984年4月在挹江门城楼成立渡江胜利纪念馆。2009年4月为纪念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馆。
渡江胜利纪念碑
渡江胜利纪念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热河路广场中心,建于1979年4月。远远望去,整座纪念碑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为之不断拼搏而成就的。下步,驻防队伍将结合队伍实际情况持续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抓实党史学习教育,确保全体指战员学有所思、思有所行、行有所效,教育引导全体指战员将党史学习教育所学所获转化为投身消防救援事业、履职尽责的决心和动力,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宁城中队三级消防长杨加峰展示手工米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