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石窟寺景区将严控游客数量-石窟寺景区将限流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3年01月12日14时55分32秒 257 0

近年来石窟寺的游客严重超负荷,这给石窟寺里面的文物和游客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国家文物局决定全国石窟寺景区将严控游客数量,同时还会采取网络预约、错峰参观、限时限流的方式来保护石窟寺,同时,也会提高石窟寺内的讲解服务、提高虚拟体验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那么,全国石窟寺景区将严控游客数量、石窟寺景区将限流具体怎么回事?大家可以和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全国石窟寺景区将严控游客数量-石窟寺景区将限流-第1张图片

 

全国石窟寺景区将严控游客数量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加强石窟寺等文物开放管理,石窟寺景区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合理测算、从严设定游客承载量。

 

通知指出,近年来,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但节假日、旅游旺季,部分石窟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超负荷,给文物和游客安全造成一定隐患。

 

通知要求,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会同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指导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要求,合理测算、从严设定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游客承载量应包括核心景区承载量、重要区域(如窟前平台)承载量、各开放洞窟承载量、栈道/游步道承载量,重点洞窟和栈道必须确定瞬时承载量。

 

同时,石窟寺景区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采取网络预约、电子票务、错峰参观、限时限流、定制服务、实时监测、预警上报等方式,调节控制游客量,严格落实游客承载量各项指标。鼓励石窟寺景区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讲解服务质量,并通过建设数字博物馆、智慧景区以及虚拟体验等措施,提高展示服务水平,提升游客参观游览体验。

 

通知还要求,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妥善处理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避免石窟寺景区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坚持发展旅游以文物保护为前提,制定石窟寺景区开放管理要求,明确文物保护、开放条件、容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提高石窟寺开放管理水平。

 

通知特别提出,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布达拉宫等游客量大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应遵照上述要求加强开放管理,核定公布游客承载量,严格控制游客数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文物和游客安全。

 

全国石窟寺景区将严控游客数量-石窟寺景区将限流-第2张图片

 

两部门为石窟寺景区限流“减负” 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网nbsp;

石窟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部分石窟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超负荷,给文物和游客安全造成一网定隐患。近日,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石窟寺保护管理,切实解决部分石窟寺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量超负荷问题,确保文物和游客安全,提供良好的参观游览环境。

 

通知强调,各级文物、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深刻认识石窟寺保护重要意义,加强开放管理。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妥善处理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避免石窟寺景区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坚持发展旅游以文物保护为前提,制定石窟寺景区开放管理要求,明确文物保护、开放条件、容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提高石窟寺开放管理水平。

 

通知明确,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会同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指导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合理测算、从严设定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目前尚未公布游客承载量,或此前已公布游客承载量但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石窟寺景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五条要求,报请景区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执行。

 

通知要求,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会同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指导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改善石窟寺相关设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景区日常安全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重点做好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的安全防控工作。制定景区管理应急预案,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自然和人为损害,做好人员保障和物资准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预警响应能力,全面提升石窟寺景区应急处置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布达拉宫等游客量大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应遵照相关要求加强开放管理,核定公布游客承载量,严格控制游客数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文物和游客安全。

 

根据通知要求,各省级文物、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合作,督促指导石窟寺景区管理机构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核定公布工作,并于2021年1月31日前将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公布及执行情况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上半年组织开展石窟寺景区游客承载量核定公布及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中国石窟寺百年研究史:从“活下来”到“走出去”

 

研究史上,中国石窟寺从“活下来”到“走出去”用了100余年。

 

“大约100年前,外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石窟寺。”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20日在龙门石窟所在地河南洛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十年,中国学者跑步“入场”石窟寺研究和保护,并开启对外合作模式。

 

张焯说,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海外文保机构合作,中国石窟寺做了大量保护项目。“在传统保护技艺基础上,融入了世界性的保护理念和新科技材料。”

 

至此,中国石窟寺才真正走上自我守护之路。

 

但这些仍不够。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认为,石窟寺首要目标是和时间赛跑的抢救。“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恢复石窟寺及其它地表文物,正是基于当下这一目标。”

 

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继忠看来,在自然界微生物、水等病害的影响下,石窟寺最难保护。怎么样延续石窟寺寿命,减缓风化破坏速度,仍是石窟寺等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研究命题。

 

黄继忠说,“石窟寺保护各有千秋。中国石窟寺保护以修建一些木质结构的保护性窟檐等为主,这对较大石窟的保护效果甚佳,保存现状相对较好,亦得到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认可。”

 

近些年,中国科技部先后启动石窟文物风化病害评估系统、保护技术研究等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特别是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石窟寺微生物病害治理等方面的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贾濯非称,龙门石窟此前已联合浙江大学做了一件文物复原,在虚拟空间将异地的佛身和佛头复合,呈现一尊完整的佛像。

 

全国石窟寺景区将严控游客数量-石窟寺景区将限流-第3张图片

 

巩义石窟寺,石刻艺术堪与中国四大石窟比肩

 

众所周知,河南的龙门石窟与山西的云冈石窟、甘肃的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刻艺术宝库”。而与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同样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巩义石窟,虽然规模不能与这几个相比,名气也没有那么大,但石窟雕刻的精美程度和艺术价值却绝不输于它们。

 

巩义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这里面山背水,风景秀丽,现存主要洞窟5座,千佛龛1个,小佛龛255个,摩崖造像3尊,佛像7743尊,碑刻题记200余块。

 

虽然保存下来的石龛、佛像虽然不多,但是每一窟、每一龛都称得上是精品。

 

尤其是保存下来的15幅《帝后礼佛图》,其构图严谨、技法娴熟:仪仗队中,有人为帝后提携衣裙,有的执扇撑伞,有的手捧祭器,簇拥着帝后进香礼佛。每一个人物都性格鲜明,生动地再现了北魏皇家礼佛的盛世场景,可以说是佛教艺苑中的珍品。

 

据了解,巩义石窟中的《帝后礼佛图》也是国内现存唯一的石刻图雕,原本在龙门石窟中也有《帝后礼佛图》,只不是后来被盗往国外,实在令人惋惜。不过奇怪的是,这国内国内唯一保存下来的《帝后礼佛图》,竟然完全没有保护,也没有专人看管,游客可伸手触摸。

 

除了《帝后礼佛图》之外,巩义石窟中的“飞天乐舞”同样精美绝伦,她们头戴宝冠、身披飘带、手持莲花,如同仙女下凡一般,其中一对更是被誉为全国乃至世界上网最美的飞天。据导游介绍,这对飞天的拓片都要卖到2800元/对,其价值自是不言而喻,值得细细体味。

 

穿梭其中,虽然部分石像已面目全非,但先人精湛的雕刻技巧却依然让人肃然起敬。但就是这样一处极具观赏价值的景点,不知道是宣传不到位还是什么原因,几乎没有什么游客,反倒是离此处不远的康百万庄园游人众多。

 

微信搜索:购易购,关注购易购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