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入住酒店无人陪护遭拒-盲人住酒店的麻烦
盲人在生活中处于弱势群体,本该受到更多的帮助,但近日一则盲人入住酒店无人陪护遭拒的消息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据了解,这位盲人要在北京参加考试,因此提前预定了酒店,可酒店却因无人陪护为理由将该盲人拒之门外,这让他感到十分气愤与不公。那么,盲人入住酒店无人陪护遭拒具体怎么回事呢?盲人住酒店的麻烦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盲人入住酒店无人陪护遭拒
近日,在天津工作的何先生遭遇了一件烦心事。他去北京参加考试时,订了酒店,但酒店方却不让他入住,理由是“酒店没有电梯,且盲人入住必须有直系亲属陪护”。他尝试与该酒店沟通但仍被拒绝,这让何先生感到气愤。
据何先生介绍,自己从小失明,早早就学会了独立生活与独立出行,比如这次,他就是独自使用盲杖从天津坐高铁到的北京,而此前他但凡入住酒店,过程无一例外都很顺利。
11月2日,北京市丰台区文旅局行业监督管理科回应称,已接到相关投诉。经了解,该酒店因为场地和条件限制,没有设置专门的无障碍客房和设施,“酒店认为有一定安全风险,所以没有接待”。
中残联维权部门称,对于盲人入住酒店,并没有限制性的规定。“现在所有的酒店或建筑,无障碍设施都是必须具备的,但这项工作推进需要时间。”
何先生今年26岁,是北京联合大学音乐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现在在天津某企业工作。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次入京,是准备参加北京联合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的自考考试。
“我通过读屏软件(*注:一种专门为视力障碍者开发的软件,网可以把手机或者电脑上显示的内容用声音读出来)在美团APP上订了酒店,是住友酒店集团旗下的布丁酒店刘家窑地铁站店,订了连续两天,”何先生介绍说,10月23日下午,他独自从天津出发并赶到该酒店。
文旅局称酒店出于安全考虑
中残联称没有限制性规定
记者询问这是否是酒店的规定,对方称“不是酒店的规定,是特种行业的规定,我们这儿属于特行管理、特行规定”。记者询问具体是哪个特行规定,对方称,“不用问,谁家都住不了,老幼、未成年、残疾、视障必须有直系监护人陪同才行。”
何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终当天他换了一公里外的另一家连锁酒店,并正常入网住。“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以前去过很多地方住酒店,也没听说有这样的规定。而且这事儿发生在北京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红星新闻记者据此致电北京丰台区文旅局行业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称已收到相关投诉并作出回复,“涉事酒店没有无障碍的设施和客房,觉得当事人入住风险比较大,而且,如果有陪同的人也可以,但当时没有人陪同他,酒店方觉得无论对己方还是当事人都有一定安全风险,所以没有接待。”
记者继而询问北京地区酒店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上述工作人员称,“像四星及四星级以上酒店,本身就是要求具备无障碍客房的。三星及三星以下或者像这种连锁酒店,我们也在倡导他们去建设无障碍设施和客房,但具体要看他们自己愿不愿意做。这个一是要有资金,二是要有改造的项目,国家资金扶持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家酒店都面面俱到。”
中残联维权热线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针对盲人住酒店并没有限制性的规定,“这事情酒店做得不对”。“当事人所描述的情况属于一个争议状态,酒店从个人利益出发担心出危险,咱这边觉得是有自理能力。如果有个陪护,一切就顺利了。”该工作人员称,此事应该以协调为主。
“不光是酒店,所有的建筑,无障碍设施都是必须具备的,在设计前都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包括老人、残障人士入住。这项工作需要时间来推进。”该工作人员同时介绍道。
就在最近,还有一起类似的新闻受到关注
来自江苏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全盲女孩吴潇,在报考研究生时被一所大学拒绝。虽然她最终已被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录取,但被拒绝的经历,同样反映出盲人群体现实权益保障的不确定性。
这两起个案虽然类型不一样,但却有共同点。目前,盲人旅客能不能独自入住酒店(此前还有盲人歌手携导盲犬入住酒店被拒),更多取决于酒店的态度;而面对盲人考生报考研究生,相关学校有无相应的专业限制和完善的培养条件也是一个问号。
当下,盲人独自住酒店、报考研究生的现象越来越多,其实也正说明了社会对于盲人群体友好度更高、现代科技助力盲人融入社会的能力更强。因此,需要相关行业规范的网适时更新、法律法规的加快出台,需要更加完备的政策制度来填补保障盲人权益、建设社会支持系统上的空白,尽量让他们少“碰壁”,少遭遇“拒绝”。
都说评价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主要看它对待弱者和少数群体的态度。说到底,尊重盲人群体的权益,就应该真正站在这一群体的角度考虑他们在出行、考学、消费等等方面所可能遇到的不便,通过明确的制度规范减少他们在现实中被选择性乃至歧视性对待的可能性。这方面其实是有现实可循的。比如此前地铁拒绝导盲犬入内的现象很普遍,后来一些地方就在制度上明确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
保障少数群体的权益,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社会支持系统,但也离不开市场主体、每个个体对于少数群体、特殊群体真正的尊重和共情。这种植根于社会内心的友善、包容,也是推动相关制度建设进步的根本动力。
微信搜索:购易购,关注购易购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