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校门外”自愿“理发,各方意见表示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爆料,位于四川邛崃市某职业学校校门外,学生排队等待理发师剪发,以达到符合学校规定的发型标准,该话题一度引起热议。
9月29日,贵州、河北、江苏等多地高校师生,向顶端新闻记者讲述对所在学校仪容仪表管理制度的看法,有学生称,部分学校相关规定对于课堂、晚自习、实验室等的管理相对严格,对于入校则暂未出现硬性规定。
对此,教育专家建议:“高校出台关于学生仪容仪表的管理规定,应重视两点:第一是不能侵犯学生的权利,过度要求;第二是适当征求学生的意见。”
学生整改发型实属自愿?校方回应引起热议
9月25日,有网友爆料,四川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今年开学,曾因发型不达标而将学生拦在学校门口,待理发后发型合格方可进校。网友发布的视频中显示视频中,该校的学生们手拉行李箱,在校门口排起长队,等待理发师为自己整改发型,理发师手持电推剪,将男生头发理至接近寸头,学校检查合格后,学生才扫码入校。
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讨论,9月26日,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对此事作出回应,表示校门口张贴了学生仪容仪表规范,部分学生看到后自愿整改,并主动找来了理发师为自己修整发型,网传视频拍到的正是这一情景。
同时,对于不愿理发的同学是否能进校这一问题,工作人员表示这要看学生自己的意愿。
然而在该回应评论区,有网友认为校方口中的“自愿”二字可信度不明:视频中的这几位学生发型已经较短,并没有染发或烫发,校方对学生发型的规定到底是遵从何种标准?且若学生如果已经成年,学校这种处理方式是否会影响孩子自尊心?
9月30日上午,顶端新闻记者致电了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校方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此前已经对这条新闻作出回应,“学校网站上也有学生仪容仪表相关的具体规定”。
顶端新闻记者查阅该校官网发现,在9月23日校方发布的《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2022年秋季复学通知》中,关于“学生仪容仪表细则”有六项规定,其中包括“男生不得留长发,不得剃光头,不得染发、烫发,不理碎发,做到前不扫眉、旁不遮耳、后不过颈”、“经学生处老师面试合格后才可进入报到流程,否则不予报名”等。
当记者再次询问校方对学校学生仪容问题整治的最新进展时,工作人员回复:“想要继续了解的话,得通过我们的上级部门。”
教师:应结合多方因素考量仪容仪表规定
9月30日中午,顶端新闻记者致电邛崃市教育局,咨询该校方相关规定是否符合教育部门要求,以及教育局是否关注网传消息,该教育局工作人员称“不清楚”、“不了解此事”,随后挂断了电话。
9月30日,顶端新闻记者通过贵州、河北、江苏等多地师生了解到,目前,学生的发型、服装等规范问题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的标准各有细微的不同。
其中,部分学校对于仪容仪表,规定了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类框架,具体标准与细节,则要根据情况不同而进行判定是否合规。
同时,在部分专科及职业教育类院校中,对于学生仪容仪表规定会出现较明确的规定。
贵州一专科类院校教师胡亚表示,她所任职的学校对于学生的仪容问题,虽然没有相关硬性规定,但也会按照校风制度基本的原则来执行,同时,任课老师在校园中遇到仪容仪表不合乎校风的同学,也会进行劝导。
关于学生仪容管理问题,胡亚说:“在我看来,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学生也应该有学生的样子,学校对学生着装应该做出基础的规范。”
同时,胡亚告诉顶端新闻记者:“据我了解,一些特殊类型的高校,如警官学校、军校等,会有对仪容仪表的一个标准规定。建议普通高校结合本校专业、历史、校风等因素,考量对学生仪容仪表的约束力度。”
学生:除特殊要求的课堂,仪容仪表应享有相对的自由
相对于高校老师对着装要求的具体考量,采访中有学生认为,过严的仪容仪表要求或会引起学生负面心理,学生应享有相对的自由。
“上课期间,学校和老师规定,不能穿拖鞋、低胸及过短的服装。”罗溪目前在江苏某高校读本科,对于学校仪容标准的规定,她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军校、舞蹈学校等特殊院校有这种硬性规定很正常,还有上实验课的时候禁止穿裙子、留长发等规定,是为了避免卷入机器,威胁学生人身安全。但其他课堂规定太多就难以理解了。”
罗溪认为,大学期间,在不违反社会秩序、尊重老师、校风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适当享有穿衣自由和染发自由,但这些也取决于学校的校风建设、学校文化气氛等因素。
目前就读于河北某高校的萧栋则认为,高校对于学生衣着打扮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一点,“大学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地方,学校不需要做过多的干涉。”
同时,萧栋坦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在他们缺乏判断能力的时候,对仪容仪表合理规定,对奇装异服、烫发染发应该予以管理。但对于大学生,这些规定或许会抑制大学期间的自由度,只要是符合课堂和学校规定的装扮,就不要过度干涉。”
专家:相关校规的制定可以适当征求学生意见
综合网友声音发现,教师与学生,校方与学子之间,对仪容仪表规定存在不同的看法。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分歧,其实就是因为在校规的制定过程中,学生的表达权与参与权没有被充分尊重。
对此,熊丙奇说:“制定学校的管理规则,尤其是跟学生相关的规则时,学校需要这样一个听取学生意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过程,一旦确定了这样的管理措施,就不会存在这样的争议。”
熊丙奇认为:“我们反复强调的就是要形成一个现代治理结构,要在这个治理过程中去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形成这样一个现代治理的学校氛围,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学校有关于仪容仪表方面的严格规定的情况,熊丙奇认为,在招生阶段,学校应就告知学生,比如一些军事类院校,需要学生平时穿军装、留短发,学生对这些规定非常清楚,就会减少质疑的声音。
那么,若执行校方规定时,存在不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熊丙奇表示:这样的规定本身可能就不会得到学生的执行,因此,这一政策可能也无法具有长效性。“仪容仪表规定本身的目的是起到教育作用,但实际上如果学生不配合并且很反感,那么最后也起不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而对于已经成年,步入大学的学生,熊丙奇分析认为,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独立性,尊重他们的自我表达,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上说,我们更多要强调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果一再用这种强制的方式去管理学生,最终他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
同时,熊丙奇建议:“高校出台关于学生仪容仪表的管理规定,从学校校规来讲是可以的,但是建议重视两点:第一是不能侵犯学生的权利,过度要求;第二是要征求学生的意见。”
顶端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有不少中学、大学,相较于往年,对学生仪容仪表放宽了部分要求。
学校的相关规定,如今也正随着学生、家长、社会的声音在逐步完善,熊丙奇说:“若我们真正去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那么学生其实会根据自己不同的专业,从自我安全的角度制定好他们的管理规则。而学生自己制定、管理的规则或许会得到他们自己更高的可信度与实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