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论坛(今天,工控网20岁)
工控论坛(今天,工控网20岁)
在古代,男人20岁时被赐“弱冠”之礼,表示刚刚成年,女人20岁时被称为“桃花梅花”,表示青春刚刚好。简言之,他好得不能再好了。告别叛逆,学会成功,所有的未知都将自己解决,有不确定,更有期待。
20年的工控网,经过创业和成长,作为一个平台早已在业内有口皆碑。多元化、资本化之后,二次开发备受关注。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日子里,全程陪伴的老潘扮演了“卖瓜老王”的角色,盘点了工控网20年的过往。一是致敬他多年的关注,二是工控网用蜡烛为他庆生,举行“弱冠”仪式。
先说出身。
从1997年到1998年,网易、新浪、搜狐相继建立了中国接入互联网的“门户”。然后,在1999年,gongkong.com的域名被成功注册。2000年6月6日,合法承载“中国”字头的工业控制网在深圳展出,成为生日。
工控网跟随门户大佬的诞生,不是主动抄袭,而是商业业态变化的被动选择。
1997年,“电子一条街”中关村大街被拓宽改造,路边挺拔的杨树被无情铲除,连同路边店铺大大小小的电子商店和店主,包括和电脑、电子元件一起出售的PLC、变频器,以及一个名叫孙惠新的小店经理,他因此失去了店铺生意。孙先生一直被我尊为“异类”。失业的外星人不仅创造了工控网络平台,还开创了行业级工控网络“现象级”(江湖)。
所以,如果不被国家统一局视为一个行业,就不会有行业协会的工控领域,就会有自己的公共平台。一半扎根工业现场,一半进出电子市场的工控会蹦出一句“找什么东西?”上线”——这是工控网的“先天”优势,赋予了狭窄领域的工控人以自强不息的群体认同。
谈工业控制网络的“内秀”
正所谓“内秀于心,外秀于行。”工控网的内秀,有先天的“第一名”,也有后天的与时俱进的“冲”。
首先是平台中立,这是前提。工控网早期也出现过类似的其他平台,但是为了生存,他们选择左手做平台,右手做交易平台,或者同时做别的,最终都不了了之。工业控制网络的中立性和专注性赢得了专业信誉,发展了其独特的生存能力。
第二是专业资源,这是基础。总之专业的架构和专业的内容汇集了专业的人,更何况他们的架构和内容是被模仿和引用的标杆,他们的注册和访问是如何的领先。
单一的“工控论坛”是工控网打造的第一个“江湖”。一茬又一茬的工控人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甚至成就一番事业。很多多愁善感的工控科技男女都来过这里,争论不休,或表达自己的技术洞察力,或表达自己的职场经验,或表达自己的文艺风格,或表达自己的固执和个性,都是屁股决定的。
三是生存之道,也就是服务,也就是工控网培养出来的没有产品贸易也能生存的“真道”。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信息不对称是高成本、低效率的,消除它,让信息透明化是有价值的。为了优雅地实现价值,我们需要可靠的服务产品。
所以工控网的信息营销、闭环监控、后台管理、视觉效果等等都是独特的、成功的,自成体系。这些在今天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服务,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对工控企业的营销回报是前期能直接带来真金白银的需求意向。后来直到现在,工控网依然是成就工控品牌名气的唯一“试验场”。
这是工控网的第一次“内秀”,其外在表现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2001年,也是工控网商业化运营的元年,网站迅速成为工控领域的门户。
第二层“内秀”从2003年非典爆发开始。当时中国的经济和工业正处于两位数增长的巅峰,工控行业也掀起了加码投资和扩张的浪潮。然而,中国自动化市场的总量和增长是多少?找遍中外,没有证据。于是,趁着疫情和调查,发布了第一份低压变频器市场报告,宣告了工控网络市场研究再次启动。
从那时起,工业控制市场每年都有增长。工控企业每年的营销决策都有一个参考的量化依据。像功夫一样笨拙的工控,经常在欧美跨国公司的总部会议上被引用,其市场报告成为判断中国自动化市场成长的标准。
依托研究,从2004年开始,每年为行业分享市场调研成果的CAIMRS,是工控网络第二层的线下延伸。现在,CAIMRS已经成为工控行业的年度盛典,被与会者冠以工控“市场风向标”、“华山论剑”和“行业奥斯卡”的称号,客套却无法掩饰。
上面这个“信息+咨询”的故事,发生在工控网的前十年,是“不傻就做生意”的黄金十年制造业。但是,一个成长中的企业要想超越“事业”,成为“事业”甚至公认的品牌,就必须超越“博傻”,具有绝对的独特性,这才是“内秀”的意义。
在此期间,行业内众多国内工控企业开始陆续上市。因此,资本化的发展成为工控网背后故事的动力。工控网可以成为2010年第一批“新三板”挂牌企业,但要从新三板的洪流中跨越,工控网不得不跨越网络媒体,涉足传统业务,按照后来流行的说法就是“互联网+”行业。
先说工控网的“对外秀”。
在这个阶段,工业控制网络已经逐渐公开化,很多“外向”的故事都与资本、职业经理人、证实与证伪、试错与纠错,或者整合与磨合有关…
这在企业扩张中是常见的,在恩怨过程中无需避讳,但在工控网中属于另一个江湖,不是本文的重点。重要的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工控网开始了宏大而恰当的“互联网+”战略。
于是就有了和“葡萄架”一样的8341战略框架。沿着“咨询/营销”这条已经很强健的藤蔓,电子商务、服务和培训等新的分支正在延伸…框架很满。现实是,战略只是一个方向,甚至是一个理想,还需要经历上面说的“过程煎熬”……直到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实践对的模式,才能做对的事。
2015年,在时任CEO李的推动下,工控网资本化耗尽,归国内最大的电气自动化渠道中业达所有。当年周分管电商,有“小算盘”的老周把它打磨成今天的百亿体量工业猫。服务业务已成为今天的快节奏行业,由张志凤管理,年轻而强大的学校,并已进入一个务实和创业发展时期。
有一篇专门讲工控猫和工业飞车的故事,这里不展示了。
在这里,我只说猫有九条命,但是任何人创业都会有九条命。幸运的是,工控猫已经度过了“无敌萧蔷”的阶段,正在逐渐变强。今天的工控猫不是单纯连接供需的工控淘宝,也不是单纯加速流通的工控JD.COM。是升级产业供应链“血液循环”的数字化平台。
今天的工业增速器不是简单方便的工业下降,也不是简单紧急的工业驱动。它已经走过了概念和故事阶段,正在密切验证中业达产品销售后专业服务的增量价值。目前已获得包括凤凰在内的产业资本支持,未来可期。
走进行业,优化行业,这是工控网孵化工控猫和工业飞车的“对外秀”。当然它的价值还是需要不断的验证和提升,都需要先完成自己的成功,再反哺产业生态的优化。
同时,工控网的咨询/营销“主藤”依然保持平台中立、独立运营,依托不断壮大的资源,与产业升级紧密同步。它根植于工业控制的“本土”,向上延伸至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并持续领先,忠实于为产业升级的“精益营销”做嫁衣。
感恩过去,祝愿未来。
这是工业控制网络的过去。20年来,在经历了从0到1、从1到更多、再从更多到更精细的“开合”之后,工控网终于回归到了管理的本质,那就是要做好两件事:对内展示在营销价值,对外展示在生态价值。前者可以做到极致,后者可以做到最伟大——这就是工业控制网络的未来。
今天,工控网告别了青涩少年,正式加冕为成年人,不惧未知,为未来做点事。好在工控网应该感谢这20年来所有的知己和熟人,所以借此机会特别感谢他/他们:
各行业30万注册用户
工业控制和数字领域客户近1000家。
工业控制论坛的意见领袖和主持人。
工控网创始团队及前任高管
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在职团队和离职同事
工控网股东及投资机构
工业控制合作的讲师和培训机构
工控猫,工业速度创业团队
工业控制卡特彼勒,工业速度伙伴
每一个支持或者批评工控网的朋友。
……
俗话说:“山永远不会太高,海永远不会太深。”工控网欢迎行业内外的人才,小人才,青年人才加入或携手共创极致,大未来。
注:本文作者老潘,即工控网总裁潘英章,2000年开始观望,2001年初正式加入工控网,此后一直跟着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