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宗为什么改成明成祖(朱棣明太宗变成明成祖的原因)
当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明朝有两位皇帝非常著名。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放牛娃逆袭成为开国皇帝,另一个是朱元璋的皇四子朱棣。
靖难之役登基帝位,编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开疆扩土经天纬地,指挥郑和下西洋,宣示国威增进世界往来!
那么,为什么朱棣薨的时候,上的庙号是太宗,为什么后来变为成组呢?
回答这个问题,先普及几个历史小常识。
1、庙号
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例如汉太祖刘邦,汉世宗刘彻,唐高祖李李渊,清圣祖玄烨等都是庙号。(平时说的祖宗)
2、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盖棺定论。比如刘邦的谥号为高皇帝(汉高帝),刘彻为孝武皇帝,朱棣的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一般称为明文帝。
3、年号
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康熙,雍正,乾隆等。
4、陵号
皇帝死后皇陵的称号。如李世民的昭陵,明成祖的长陵等。
5、祧
古代祭远祖的庙;后来也指继承先代;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牌位迁入远祖的庙(举个简单的例子,宣统皇帝溥仪就是兼祧继承同治、光绪两个人)
6、万世不祧
解释比较麻烦,直白一点就是宗庙里这个皇帝的牌位永远不会拿掉。一般是开国和前几位皇帝,中兴的皇帝。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西汉有的皇帝有庙号,有的皇帝没有庙号呢?因为在隋唐以前,各个朝代对庙号的要求极为严格,除非做出经天纬地的事情,否则就不会给这个皇帝上庙号。
于是整个东西两汉400多年里,只有7位皇帝有庙号。即汉高帝-太祖,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光武帝-世祖,汉明帝-显宗,汉章帝-肃宗。只有这几位皇帝,才终年累月地在汉室的宗庙里畅享祭祀。
明太祖朱元璋
隋唐以前帝王家的宗庙里只允许摆放7个牌位,隋唐以后一直到清代以前,能够摆放9个牌位。因此除了每个朝代前2-3为皇帝位“万世不祧”永享供奉外,假如当这个朝代的皇帝国祚较长的话,宗庙里会摆满牌位。
这个时候,假如新的皇帝薨后,想要再进宗庙的话,就需要祧庙了(直白点就是请出一个牌位)。祧庙的时候,除了几个万世不祧的牌位外,一般会祧离自己血缘关系比较远的。
最后回到文章的题目,为什么朱棣的庙号刚开始是太宗,后来怎么变为成组呢?
这个问题,就与明世宗嘉定皇帝绕不开了。假如大家不知道嘉靖皇帝的话,那我说一个人大家就能对上号了,海瑞。
海瑞的那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劝谏疏(怼天怼地对空气的骂皇帝的信),里面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嘉靖嘉靖,家家净也。海瑞骂的皇帝,就是今天的主角,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剧照
嘉靖皇帝修道中
由于嘉靖皇帝,是以明代藩王的身份继承皇位的,跟明武宗朱厚照是堂兄弟。
嘉靖皇帝上台后,发生了“大礼议”事件,成功地做到了,给自己的亲爹叫爹,给明孝宗叫皇伯考。然后由于想更进一步,想把没当过皇帝的父亲也弄进宗庙,于是就开始祧庙,从远祖开始祧。
父亲成功进入宗庙后,牌位数是9位还是满的。有一天想着,自己薨后,进宗庙的话,子孙还得祧庙。与其让他们犯难,不如我直接替他们把事做了。于是自己又开始祧庙。
首先朱元璋的牌位肯定不能动,下面离自己关系最远的就是当时的明太宗朱棣。
但是假如明太宗朱棣被挑的话,他们整个的一系的皇帝继承都来源于朱棣,宗庙里没有朱棣的话,多少有点不合适,无法说明他们这一系帝位的合法性。
因此就给明太宗升格为明成祖,声明明成祖朱棣为万世不祧之位。那么再往下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了,所以仁宗的命其实是最苦的。
到了清朝后,事情发展的就更为简单了,清朝把所有皇帝的庙号都列为万世不祧之位,所有的皇帝死后,不管有德还是无德,有功还是有过,无论怎样,都会入宗庙,享用祭祀,因此也就没有上述的祧庙的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