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探春别号叫蕉下客(红楼梦蕉下客是谁的别称)
“蕉下客”隐含了群雄逐鹿之意,贾探春就是这样一只“鹿”,而且是一只“末世”之鹿。那么,贾探春为何自称“蕉下客”,她又是一只什么样的末世之鹿,谁又去争夺这只“鹿”,这只“鹿”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贾探春为何“偶结”海棠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写到了贾探春自称“蕉下客”的故事。贾探春病中有所思,偶然想起要结一个诗社,病愈之后,让丫鬟翠墨给贾宝玉递了一个花笺,讲了自己有心结诗社的事。恰在此时,贾宝玉的干儿子贾芸送来了两盆海棠花,于是,这个诗社就叫做“海棠诗社”。
书中说,海棠社是“偶结”,其实不是。贾探春给贾宝玉的花笺中,反复使用了一个意象,那就是“月”。海棠,当出自苏东坡的《海棠》诗:“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而贾探春的花笺中所隐含的寓意,其实就是苏东坡的诗意。因此,海棠社不是“偶结”,而是贾探春的良苦用心。
探春的“花笺”中说,“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这句话隐含了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又遥对了探春自己的判词“清明涕泪江边望”,意味着风云变幻,“霁月”从此难逢。贾探春的花笺讲的就是结诗社这件事,“前夕”一词表明是她早有这个打算。
晴雯,其实是“晴雨文”,好比天气预报,说风是风,说雨是雨,而在晴雯的“天气预报”中,从来都是“霁月难逢”。探春煞费苦心地结海棠社,正是因为霁月难逢,才害怕“花睡去”。
所以,她说:“未防风露所欺”,月落乌啼,风露凌花,贾探春的“蕉下客”生涯就此埋下伏笔。
“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探春这句话,也与东坡《海棠》暗合,东山之风无论从何处来,都可以是“东风”。东坡诗意之东风被探春巧借于“风庭月榭”,而“风庭月榭”又是东坡“香雾空蒙月转廊”的点化。这其中,着重点化的是“香雾空蒙”。
“香”,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重要的标识符号,隐喻的是朱洪武一段“仙缘”,这段仙缘讲的是朱洪武的母亲遇到神仙的事。
《明实录·天子高皇帝实录》中说,朱洪武的母亲有一天夜里做梦,梦见自己在“舍南麦场”遇到了一个黄冠道人,这个送给她一粒白色药丸,让她吞下。梦醒之后,“口尚有香气”。第二天,朱洪武出世。《红楼梦》中的“天香楼”、“冷香丸”、“梨香院”、“香菱”、“红藕香榭”、“暖香坞”……等等,都是这段“仙缘”所赐予。
贾探春不是“偶结”海棠社,而是作者以这样一个故事,暗示了大明“末世”的到来,贾探春将如一只“蕉下之鹿”,为群雄所逐。
因此,“偶结海棠社”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男女搭配”,“群雄逐鹿”。原本,探春是邀请大观园众姐妹结社,“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因为有贾宝玉的加盟,那就是“偶结”了。
因为“偶结”海棠社,贾探春就变成了“蕉下客”。
“蕉下客”究竟是何寓意贾探春以字帖为“矫诏”,发起了海棠社,即为诗人,便当有雅号。李纨先自署为“稻香老农”,摆明了,她是来“盗香”的。“盗香老龙”做了大观园诗坛的坛主,那就要“好事终”了。
探春接着以自己所居之处,给自己一个雅号“秋爽居士”。但是,这个雅号被贾宝玉评判为“俗”。探春立即改了雅号,说自己喜欢芭蕉,便叫做“蕉下客”。
此言一出,林黛玉便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其意,黛玉遂引经据典解读了“蕉下客”:“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
林黛玉一语成谶,贾探春果然在后来的故事中,成了一只众人可宰的“鹿”。 林黛玉所讲的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大致说的是郑国一个樵夫打死了一只鹿,害怕别人看见,便盖上芭蕉叶藏在了山洞之中。
后来,这个樵夫去取这只鹿时,竟然忘记所藏之地,便以为是自己做了一场梦。
樵夫恍如梦中,不停地念叨。路人听到了他的话,便来到他藏鹿的山洞,拿走了“蕉下客”。
这个典故的寓意得而复失,富贵犹如一场梦。贾探春就是这样一只“鹿”,贾家也因为这只“鹿”而做了一场大富大贵之梦。
这个梦,便是“朱楼梦”,也就是“红楼梦”。芦雪庵(广)“割腥啖膻”,割的啖的就是这个“蕉下客”,芦雪,就是鹿血。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太史公的这个典故,同样写在了《红楼梦》中,秦,即秦可卿之“秦”,但这个“秦”绝不是出自秦始皇,而是指的大明王朝。
《红楼梦》摄神在《水浒传》,秦可卿之“秦”实出自霹雳火秦明之“秦”。
《水浒传》中,火,是大明国运,火为赤色,“红楼梦”也是薛宝琴说的“朱楼梦”。霹雳指的是霹雳大仙,也就是朱洪武。施耐庵以《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的蓝本人物“秦明”暗喻了明朝。
这一暗喻,又被《红楼梦》所“摄神”,塑造了秦可卿这一形象。那么,“秦失其鹿”就意味着大明失掉了江山,群雄便竞起逐鹿。
《红楼梦》以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升华了《水浒传》的寓意,印证了施耐庵的“预言”。凤姐的判词第一句就是“凡鸟偏从末世来”,意味着“一从二令三人木”隐藏的是末世之事。
因而,这句判词中便隐藏了秦休、朱休、琹休、众休,春休。春休,就是秦可卿讲的“三春去后诸芳尽”,“三人木”就组成了一个“秦”字。
《说文解字》中说,“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禾,原本就是“木”,木在春天生长,秋天是金旺的季节,便要处于“死地”了。
所以,贾宝玉爱惜姐妹,听说贾探春以“秋爽居士”为雅号,立即就表示反对。但是,贾探春的判词和《鄯骨肉》曲早就预伏了这个人物的结局,她必定要因为“秦失其鹿”而遭遇“天下共逐之”的命运和结局。所以,林黛玉要把她“炖了吃酒”。后来,“鹿”果然被放在“火”上炙烤。
那么,探春这只鹿究竟在什么地方为天下所逐呢?
贾探春这只“鹿”还真的藏在了山洞之中此处,我先讲两段历史。第一段,说的是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亨嘉称帝,然后被缢杀的事。这件事发生在南明隆武年间(1645-1646年),崇祯自缢后,大明藩王纷纷在南方称帝(或自称监国),争夺皇室正统,反清复明。于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朱亨嘉原本是“兴隆街大爷”,也就是朱洪武大哥朱兴隆的嫡派子孙,自称监国时,以洪武278年为年号,以大明正统自居。同样不是大明正统的隆武帝朱聿键认为朱亨嘉是谋反,便派兵攻打桂林靖江王城。朱亨嘉不堪一击,兵败被俘。朱聿键便将他押到福建连江秘密缢杀,对外宣称其得暴病身亡。《红楼梦》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结局,比如林黛玉,判词中写的是“玉带林中挂”,文本故事中却又暗伏了她死于药石。
靖江王城被攻陷当天,一个太监将朱亨嘉三岁的儿子藏在了雪洞之中,这个雪洞又叫“刘蟾洞”,刘姥姥救巧姐,以及薛宝钗“金钗雪里埋”隐写的就是这段历史。
而这个小王子后来被送到全州,在湘江边上的湘山寺出家为僧,他就是后来的清代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
史湘云、林黛玉之湘江、潇湘妃子,不是写的娥皇女英,而是隐写的“石兄”出家,贾惜春做姑子,其实也是暗喻的石涛其人。
林黛玉说“蕉叶覆鹿”,这只鹿不就是藏在山洞之中吗?而黛玉初到荣国府时,在荣禧堂所看见的摆设,其中就隐伏了“荣穆王”三个字。荣穆王是第十二代靖江王,也就是朱亨嘉的父亲朱履祜。
南明时期,除了清兵压境,大明藩王纷纷在南方搞事情,《红楼梦》以妙玉“瓜分爮斝”,暗示南明内讧“分瓜”,大家都在追逐这只“鹿”。
芭蕉,原产自秦岭之南,也是《红楼梦》所暗喻的“秦失其鹿”之地。而贾探春故事中所隐藏的第二段历史,便与此有关,“蕉下客”的结局就是任人宰割。
贾探春“远嫁”到了真真国薛宝琴八岁时随父亲到了西海沿子的真真国,遇到了一个会写汉诗的女子,宝琴便记住了她写的一首五律诗,念给了大观园的姐妹听,这首诗写道: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汉南”便是芭蕉的源生地,这首诗主要讲的是探春“远嫁”,因为遭遇“群雄逐鹿”,贾探春被迫“远嫁”到了真真国。
那么,真真国究竟在哪里,贾探春又是如何“嫁”过去的呢?这就是“蕉下客”所隐藏的第二段南明历史:因为“真真国”的不断追击,永历皇帝避难缅甸。
朱聿键死后,大家一直拥戴万历皇帝的孙子、桂王朱由榔为皇帝,延续大明皇统。当时,南明一片纷乱,在清兵不断进攻的局势下,内部也不断内讧。
朱由榔小朝廷不断播迁于两广、云贵之地,四处逃难。永历十二年(1658年),吴三桂率清兵攻入云南,朱由榔不得不逃亡缅甸。永历十三年清明时节,朱由榔渡过大金沙江,也就是伊洛瓦底江,逃到了缅甸。
在缅甸避难期间,又遭遇“咒水之难”,侍卫全部被缅甸王莽白杀光,财富被洗劫一空,宫娥也遭到凌辱。此情此景,正是薛宝琴诗中所说的“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水国,指的就是缅甸,以其缅历新年“泼水节”为象征。这个国家主要信佛,但真主教也是广有教众。
贾探春判词中“清明涕送江边望”,暗喻的就是朱由榔清明时节渡江逃难的历史,哪里是什么“远嫁”?而这里所说的“清明”,不仅是清明节的“清明”,更是指的明清之交的“末世”。
永历十六年,吴三桂攻入缅甸,莽白将朱由榔交给了清兵。当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将朱由榔及其家眷二十五口以弓弦勒死于篦子坡金蝉寺。大明王朝最后一只“鹿”就这样被“捕杀”。
贾元春的册页画,暗喻的就是这样一段末世悲剧。贾探春:“自从分两地,各自保平安”,这个“两地”也就是香菱判词中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中的“两地”,既指孤家寡人桂王朱由榔,也暗指终结大明的吴三桂。
真真国,又暗指了清朝,也就是“水国”。薛宝琴所讲的真真国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子,那就是“女真”。
朱由榔比顺治大十五岁,朱家把这终结大明这笔账算在了顺治头上。朱楼之梦终结于“水国”,作者一语双关,一击双鸣,一个“真真国”写尽了红楼悲歌。
“蕉下客”的寓意大致就讲到这里,有关贾探春的故事,我还就继续予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