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什么不迎接天子汉献帝(袁绍和汉献帝有什么关系)
王允撺掇吕布把董卓杀了。但这两个人,一个是老学究、只认死理,一个是猛壮士、只会杀人,根本就镇不住董卓手下的西凉军。
然后,西凉军彻底失控。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这几个悍将在关中拉帮结派搞战争。为什么搞战争?你不用分析其中的关系攻略,就看一件事就够了。
自四月不雨至于是月,谷一斛直钱五十万,长安中人相食。
一斛谷都卖到五十万钱了,而关中早已残破,还赶上大旱,那就只能自我消灭了。关键是关中的西凉军只能呆在关中、出不去。因为关东诸侯早跟他们掀了桌子。
那汉献帝刘协应该怎么办?
必须赶紧逃离关中。呆在关中就两个结果:一个是被杀死,李傕、郭汜这伙西凉军阀的确定性还不如董卓,随时都能拿刀捅死他;一个是被饿死,这时候别说地主家没有余粮了,就是皇帝家也没有余粮了。甚至,连皇后手里的几匹细绢,都被乱兵抢走了。
所以,汉献帝只能带着皇后、宫人以及百官,玩了命地往洛阳跑。此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关东能出个有良心的诸侯,赶紧接济一下皇帝。
然而,并没有。
这帮关东诸侯自己跟自己打得你死我活,根本就没人搭理皇帝。皇帝和百官只能在洛阳的残垣断壁中挖野菜为生,而且还时刻担心别被乱兵杀了。
但是,皇帝毕竟是皇帝。对于冷酷计算的各方诸侯主公们来说,皇帝就是个累赘;对于心向大汉的各级士大夫谋臣来说,皇帝还是君父。
这时候,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就对袁绍说:你看皇帝都已经那副德行了,咱们是不是该接济一下,把皇帝给接到河北吧。你这么做,咱们不就从地方诸侯升级为大汉朝廷了吗。沮授的给的建议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同时,曹操的谋士毛玠提示了自家主公曹操要关注天子动向,一定不能放过“接济”天子的机会。但是,毛玠的格局要比沮授更高,叫: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
然后呢?然后袁绍派了一队人马,给汉献帝送了些许礼品,聊表了为臣的一片忠心。而曹操却是带着兵、带着粮,亲自跑到洛阳把汉献帝接回了根据地许昌。
所以,肯定要问:袁绍是不是傻啊?当时,最兵强马壮的诸侯就是河北袁绍,曹操在他面前就是渣滓级的存在。只要他说一声:我要接天子,那就没人敢跟他抢。
首先,天子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了,乱世之中,大家的格局就是做一方诸侯,小诸侯们没人去抢个天子。其次,天下乱世而强者定章程,袁绍恰是诸侯中的最强者,袁绍一出、无人争锋。第三,老袁家四世三公,袁绍还做过汉灵帝时候的禁卫军,就冲这个名气,天子也会跟着袁绍走。
是袁绍的格局境界不如曹操吗?曹操有兴复汉室、统一天下之心,而袁绍只想做河北袁绍。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有两个最实际的问题,摆在了袁绍面前。
先是,袁绍从开始就没承认汉献帝这个皇帝。
公元189年,董卓乱政,而且乱得特别邪乎。你把不听话的大臣给杀了,也就行了吧。不行,董卓非要换皇帝。他觉得汉少帝太傻,配不上自己这个权臣,非要换一个聪明的,于是拥立汉献帝当了天子。但是,你干这事就太嚣张了。
袁绍第一个不服,然后带着关东联军就开始干董卓。所以,诸侯盟主袁绍在这个时候就肯定不能承认汉献帝的合法性。但是,接下来,袁绍也开始邪乎了。他不知道从哪听来的故事,硬是说汉献帝血统不正,不是汉灵帝的子孙。
董卓一看,你袁绍比我还邪乎,那还了得。你不是不承认我立的皇帝吗?那我就把汉少帝给杀了,就剩下以汉献帝,看你们认不认?然后,关东诸侯们也开始骚操作了,集体选举汉室宗亲、幽州太守刘瑜当皇帝。刘瑜知道诸侯是要把他当枪使,所以死活不干,干了就是造反,于是跑到匈奴断发文身了。
最后,你袁绍爱认不认,反正天下就剩汉献帝一个皇帝了。
再是,袁绍跟汉献帝彻底撕破了脸。
都已经这时候了,你袁绍就认了吧。能当皇帝的,一个被董卓给杀了;一个被吓得跑跑到匈奴。反正袁绍也没再说不认。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只能说袁绍和汉献帝之间彻底撕破脸了。
董卓一看:关东诸侯里面,就袁绍闹腾得最厉害,于是把老袁家在洛阳的几十口子人全给杀了。这就是灭门了。冤有头、债有主,这事肯定是董卓干的,不是汉献帝干的。但袁绍逮不着董卓,所以这口气就逮谁往谁身上撒了。
后来,汉献帝派出五个使者到东部抚慰诸侯。简单说就是:大家都别闹了,反正我也被董卓鼓动到长安了,我就在这呆着了,你们也别打仗了。
袁绍一看,立马就急眼了:董卓不在长安当乌龟,还敢派使者到关东装大象。于是,袁绍就把五个使者给杀了四个。但问题是这四个使者是汉献帝派来的,是代表天子的,跟董卓就没啥关系。你袁绍杀天子使者,这就等于跟汉献帝撕破脸了。
所以,有这两档子事在,袁绍就没法去接天子。之前不认汉献帝这个天子,还编造谣言说汉献帝血统不正;之后又变本加厉,把天子使者给杀了。这时候,让袁绍去接天子,这件事就非常困难。内心不自洽吗,袁绍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故事毕竟是故事。有格局的人就不能总活在过去的故事里,你得按照大利益来行事,然后去创造新的故事。这种事,对于曹孟德就不会有一点儿压力。这家伙从来只要里子、不要脸面,所以内心一直自洽。
但是,袁绍却不行。因为老袁家的名声太响。老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大汉朝头一号的显贵。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得先编个“陈胜王”的故事。而袁绍完全不用,喊一嗓子:我叫袁绍,这就可以了。所以,袁绍没法迈过心里的这道坎儿。
袁绍不是傻子,是个聪明人。如果给他点儿时间,或许他也能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但是,曹操捷足先登了,把天子接走了。而到这个时候,袁绍再想把汉献帝接到河北,就已经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