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即可全家落户,更多大城市开放了!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0月07日06时29分49秒 295 0

近日,一则“多个特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

热搜内容显示,郑州、济南、昆明、大连等地相继出台政策,全面放开落户条件。

我们了解到,郑州更是放出了大招,租房即可全家入户!

租房即可全家落户,更多大城市开放了!-第1张图片租房即可全家落户,更多大城市开放了!-第2张图片

郑州:租房拟可申请落户

9月14日,郑州市公安局就《郑州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提出,进一步放宽中心城区落户条件。

凡在郑州市中心城区具有合法稳定就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不受社保缴费年限和居住年限的限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可以在郑州市申请登记城镇居民户口。

不仅如此!

《实施意见》还明确……

《实施意见》显示,迁移政策适用范围,一是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二是郑州都市圈户口通迁城市。

继续落实直系亲属投靠入户政策

申请人在郑州市中心城区有常住户口,经户主同意,可申请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户口迁入。

继续落实人才引进入户政策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入户,往届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入户,应届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入户,留学归国人员入户,准予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户口迁入。

继续落实购房入户政策

在郑州市中心城区购买住房的人员,可申请房主及其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户口迁入。

继续落实工作调动入户政策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入郑州市中心城区工作的,可申请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户口迁入。

继续落实投资纳税入户政策

在郑州市中心城区投资、经商、办企业的外地公民,连续经营3年以上,每年纳税金额达到3万元以上的,或一年纳税达到10万元以上的,可申请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户口迁入;外商投资企业按其实际投入外资额,每10万美元可迁入1名管理生产骨干。

继续落实迁入城镇的农村籍退伍转业军人入户政策

参军前户口在农村的退伍转业军人,可根据本人意愿申请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户口迁入。

继续落实成建制迁移人员入户政策

外地企业成建制迁入郑州市的职工,经市政府批准,准予迁入。

继续落实高校招生入户政策

户口住址在省市外学生被郑州市高校录取后,可将户口迁至高校所在地学校集体户口。

继续落实县(市)、上街区落户中心城区与市外迁入中心城区一致的入户政策

郑州县(市)、上街区户籍人口迁入中心城区的,须符合外市户籍人员迁入中心城区的落户条件。县(市)、上街区参照中心城区的户口迁移政策,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除了郑州,这些城市也已全面放开落户政策,更有城市放出“零门槛落户”的大招!

大连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放开落户条件的通知,全面放宽个人落户学历和年龄限制。

中职学历以上取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有缴纳社保记录、拥有合法产权房屋等均可落户,大连户籍人员的父母、配偶、子女也可投靠落户,几乎实现“零门槛”落户。

此前,济南也曾为进一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非济南市户籍家庭购房条件进一步优化。

优化后的政策明确“非本市户籍家庭在限购区域内购房的,需满足在本市累计缴纳6个月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条件;大专(高职)及以上学历购房者,需累计缴纳社保满3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以广州、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也对落户条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此前民小生也曾报道过。

《上海,直接落户,戳中了应届硕士毕业生的软肋》

《广州:无需半年,全日制本科生参保即可入户!》

不少网友发出疑问,这么多城市放开落户政策,对楼市会不会有影响?

目前,对于差别化入户政策,市场的意见不一。有观点认为,从商品房的购买力来看,学历人才增加一定会带来购买力,但这种效应在当期是看不出来的。

也有观点认为,差别化入户政策虽然并非针对楼市,但是利好市场,无形中化解了部分人群的“楼市限购”,叠加购房利率下调等调控措施松绑,将有利于激活更多的购房需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政策放松呈现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从金融到非金融政策,从三四线城市到一二线城市,调控方向明确、覆盖面更广。此类落户政策正好处于当前房地产政策放松的阶段,使得购房的门槛降低,促使购房的意愿能够更容易释放,进而带动市场交易。”

严跃进还指出,“从城镇化城市发展角度来讲,放松落户是一个大的方向和趋势。政策的宽松对市场和购房者都有积极作用,但后续要防范企业对落户的炒作,或市场违规乱象的情况。”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则认为:“当前松绑政策对销售的刺激力度明显减缓。目前,楼市最主要的问题是高房价下供需不匹配。由于市场对未来楼市的前景预期不太乐观,购房意愿不足;而新市民和中低收入人群,由于高房价和收入限制,难以支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