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雁塔(有关大雁塔,理想的幻灭与重生)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0月25日22时10分45秒 314 0

关于大雁塔(关于大雁塔,理想的幻灭与重生)

很多时候,在理想追求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幻灭和重生。例如,韩栋和他的大雁塔。

年轻时随父母生活在苏北农村,韩栋从未想过自己的余生会与大雁塔纠缠这么久。1979年,韩栋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学习。今年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他们的前辈在1979年疯狂的是什么。不偶像化,不流量,文学成了当时最崇拜的神,尤其是诗歌。今年1月14日至20日,《诗歌》杂志编辑部召开了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这是新中国三十年来诗歌界空之前的一次盛会。空之前的这场盛会,瞬间点燃了无数年轻人的心。韩栋是其中之一。

从《今日阅读》这份晦涩难懂的地下刊物开始,韩栋开始追求诗歌的理想。那时,他崇拜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至于杨炼和他的大雁塔,他当然知道,但他没有深入研究。他开始写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朦胧诗的轨道上,他奋力前行。也许这是注定的。1982年,韩栋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大雁塔不到500米的陕西财经大学任教。他经常在大雁塔下散步,也看到无数的人从千里之外赶过来大雁塔下。从最初的兴奋,渐渐变得麻木不仁,也看到了无数崇拜大雁塔的人,最后不理他们,走了。那一刻,他有点怀疑。

很多时候,理想之塔的幻灭是因为怀疑,就像哥白尼突然怀疑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一样。后来,韩栋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在来Xi安之前,我刚刚读过杨炼的史诗《大雁塔》。在这首宏伟的诗中,大雁塔金碧辉煌,雍容华贵。我的失望从大雁塔开始,然后慢慢转向杨炼的诗。此刻,大雁塔只是金融学院北面天空中一个独立的灰色影子空。它单纯的形式和内敛的精神逐渐感染了我。这是我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座塔承载着一种文学理想,一种文学精神。

韩栋开始寻求突破。他需要揭开杨炼在大雁塔上的神圣面纱,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大雁塔仿佛见证了历史;作为塔,只是塔,无非是“雁”的名字。于是,诗《关于大雁塔》涌出:

关于大雁塔

我们能知道什么?

许多人来自远方。

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更多

那些不满足的人

那些变胖的人

爬上来。

做一个英雄

那就下来吧。

走进这条街。

转眼就没了。

有些人有胆量跳下去。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真是个英雄

当代英雄

关于大雁塔

我们能知道什么?

让我们爬上去

看看周围的风景。

有关大雁塔(有关大雁塔,理想的幻灭与重生)-第1张图片

那就下来吧。

也许我们不知道韩栋写下这首《关于大雁塔》的时候才22岁。年轻真好!

也许我们不知道,这首《关于大雁塔》的第二句,在正式发表的时候被删掉了:

但是

大雁塔在想什么?

他在想,那年所有的英雄都死了。

所有的英雄

砍人如砍柴——杀人无数

拿起一个大罐子喝。

晚上可以睡十个女人。

他们一生会碾压多少好马?

最后,他们找到了他。

放下屠刀,成佛。

现在来这里的人

他一个都不认识。

他想:这些可怜的人

不会知道那种荣耀。

正是这种删除,韩栋跳出了朦胧诗的圈子,实现了自身的转变和升华。百度百科上有这样一段诗评,摘抄如下:“在诗中,诗人消解了历史与权威、英雄与崇拜、财富与精英。诗人关注当下的日常生活,关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关注那个没有英雄的时代的凡人的世俗生活。把诗的全部激情还原到生活的分散,不再对大雁塔这一中华文明的见证抱有崇敬之情。有的只是失去兴奋后的冷眼和茫然。”

韩栋开启了第三代诗人的道路,他想要重塑另一种诗歌理想。在他的诗中,即使是最神圣的东西也褪去了神圣的光环,回归日常生活。至于诗歌中的人,他们只关注日常生活,而不是伟大和崇高。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诗歌的语言不再华丽独特,而是简单的文字,一如既往,干净自然,平实易懂。比如他的另一首歌《你见过大海吗》:

你见过大海吗?

你有没有想象过

你想象过大海吗?

看到它。

就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想象了一下。

你不是。

一名水手

就是这样。

你想象过大海吗?

你见过大海吗?

也许你喜欢大海。

充其量也就是。

你见过大海吗?

你想象过大海吗?

你不情愿。

让大海淹没。

就是这样。

有关大雁塔(有关大雁塔,理想的幻灭与重生)-第2张图片

每个人都这样。

后来,韩栋写散文和小说,并出版了许多小说集。但当我们谈论韩栋时,我们经常会想到“关于大雁塔”,这可能也是注定的。

我们到此为止吧。